杭州植发小平:20年匠心打造"毛发艺术品",数万发友信赖的微创植发医生
早上八点,杭州科发源植发专科医院的走廊已经排起长队。人群中不少是专门从外地赶来的发友,他们手里捏着挂号单,眼睛不时望向三楼里间的诊室——那里是小平副医师每天接诊的地方。
从河北到杭州 一个植发医生的二十年沉淀
很少有人知道,这位被发友称为"毛发雕刻师"的,早年是从石家庄一步步走出来的。2003年刚毕业时,小平在河北省轮转期间,偶然参与了一台烧伤患者的毛发移植手术。当看到患者术后重新长出眉毛时的笑容,这个年轻医生突然找到了方向。
"那时候植发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,连专门的培训体系都没有。"小平回忆说。为了学习技术,他白天在石家庄跟着前辈做手术,晚上就泡在图书馆查外文资料。2009年北上加入北京科发源时,已经能完成高难度种植手术。
把每根毛发当作艺术品来对待
在杭州科发源的展示墙上,贴着许多术后对比照片。有发际线重建的年轻白领,有烧伤后眉毛修复的姑娘,还有用体毛完成胡须种植的小伙子。护士长李姐说:"做手术特别'较真',有时候为了一簇毛发的角度,能调整半个多小时。"
这种"较真"源于小平在日韩进修时的感悟。"在首尔大学医院学习时,看到他们用放大镜一根根调整毛囊方向,我才明白为什么人家做出来的发型特别自然。"回国后,他把FUE无痕植发与FUT技术结合,针对人毛发特点改良出更适合国人的种植手法。
为什么发友都爱找"大夫"?
28岁的程序员小林道出实情:"网上看了好多,就做的发际线有那种自然的碎发感。"去年他在这里做了2800单位种植,现在撩起刘海,完全看不出人工痕迹。
小平的秘诀在于三维设计。"每个人的颅骨弧度、毛囊粗细都不同,要像裁缝做衣服一样量体裁衣。"他会用红色铅笔在患者头皮上标记不同区域的密度,术中严格按照原生发的生长方向植入,连毛干倾斜角度都控制在10-15度之间。
体毛移植的开拓者
除了常规植发,小平在体毛移植领域更是行业标杆。去年一位因火灾失去眉毛的女士,就是用后枕部毛发配合其的"单毛囊单位移植术"完成了修复。"体毛移植难的不是技术,是怎样让移植后的毛发与其他部位共存。"小平解释道。
如今,他带领的团队每年要完成近千台手术,但每个都坚持亲自设计方案。"毛发移植不是流水线作业,必须对得起患者的信任。"说这话时,他正用显微镜检查刚提取的毛囊,桌上的咖啡已经凉了。
给植发者的实用建议
对于考虑植发的人,小平总是反复强调三点:首先一定要选有正规医疗资质的机构;其次术后养护比手术本身更重要;后是要有合理预期,"再好的技术也不能把荒漠变森林"。
傍晚六点半,送走后一位复诊患者,小平又转身进了资料室。助理说他又在整理新一年的随访数据——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搜索"杭州植发医生推荐",总能看到他名字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