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科医生分享:宝宝发烧的正确护理方法,每个家长都该知道
近天气忽冷忽热,儿科门诊里发烧的小病号又多了起来。看着宝宝通红的小脸,不少新手急得手忙脚乱。今天我们就来孩子发烧时,家长该做对的几件事。
二测三观察,判断发烧不慌张
很多家长一发现孩子额头有点热就慌了神。其实体温略高不一定是发烧。医生建议先用掌心摸摸孩子后脖颈和后背,如果明显发烫,再用体温计测量。肛温或耳温超过38℃才算发热,腋温要加0.5℃计算。
比起体温数字,更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。能吃能玩的孩子,和蔫蔫没精神的孩子,处理方式完全不同。如果孩子发热时还出现皮疹、呕吐、抽搐等情况,就要立即就医。
退烧药千万别乱用
在儿科病房,经常遇到家长给孩子喂错退烧药的情况。记住这两点:3个月以下宝宝发热必须看医生;6个月以上才能用布洛芬,3个月以上可用对乙酰氨基酚。两种药不能混着吃,间隔时间要严格按说明书。
有个常见误区:很多家长觉得退烧药吃得越勤越好。实际上体温不超过38.5℃且孩子精神好时,优先选择物理降温。用温水(不是酒精!)擦拭颈部、腋窝等部位,同时少量多次喂温水。
这些退烧偏方太坑娃
老一辈传下来的退烧方法,有些可能害了孩子。比如捂汗退烧,反而可能导致高热惊厥;酒精擦身容易中毒;退烧针和抗生素更不能随便用。近还遇到家长给孩子灌肠退烧造成肠穿孔的病例,实在令人痛心。
真正有用的物理降温法是:保持室温24-26℃,穿单层棉质衣物,比大人少穿半件。发热时孩子新陈代谢快,要充足水分,母乳喂养的要增加喂奶次数。
出现这些情况要立即去医院
3个月内的婴儿发热;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;发热伴有皮疹、呕吐或抽搐;孩子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;出现脱水症状(尿量减少、嘴唇干裂)。这些情况别犹豫,马上去医院。
特别提醒家长:近支原体肺炎高发,如果孩子发热咳嗽超过3天不见好,要警惕这种特殊感染。去医院前记得带上孩子的疫苗本,医生需要了解接种情况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想要孩子少发烧,平时要做好这些事:按时接种疫苗;流感季前打流感疫苗;勤洗手戴口罩;充足睡眠;饮食均衡营养。6个月以上的孩子,每天适当户外能增强抵抗力。
后提醒各位家长:孩子发烧是身体在和病菌作战,不要过分焦虑。备好体温计和退烧药,学几招正确的护理方法,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就医,这就是好的应对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