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科能治哪些病?一文说清颈肩腰腿痛、中风后调理的就诊指南
近气温骤降,不少老患者又开始关节酸痛的问题。作为医院里专门解决慢性病调理的科室,中医科到底能看哪些疾病?今天就结合实际治疗,给大家做个通俗易懂的讲解。
这些常见问题建议挂科
早上查房时,43岁的张正在做腰部牵引。他是因为长期开车导致腰椎间盘突出,发作时疼得没法弯腰。经过两周针灸配合熏蒸,现在已能正常。像这类颈肩腰腿的慢性疼痛,就是科的典型适应症。
科室常用的治疗手段很有特色:既有传统的针灸、推拿、拔罐,也配备了现代设备。比如针对中风患者,我们会先用中医手段疏通经络,再结合运动训练肢体功能。去年有位偏瘫患者,经过三个月系疗后,已经能自己拄拐杖来复诊了。
报销有讲究
很多患者关心费用问题。目前针灸、拔罐等传统项目都已纳入,但需要提醒两点:一是门疗每年有报销限额;二是部分新型理疗仪器可能需自费。建议就诊时带上卡,工作人员会帮忙核算报销比例。
上周有位类风湿患者,原本担心治疗费用高。实际结算时发现,每周三次的艾灸加敷贴,报销后每天不到30元。现在她坚持来治疗,手指关节肿胀明显减轻了。
治疗周期因人而异
经常有患者问"要做几个疗程"。其实治疗就像煮,急不得。急性扭伤可能三五次就,但多年的老寒腿可能要调理两三个月。我们一般会先评估病情,给出个性化方案。
科室近接诊的网球肘患者比较典型。初期每周来三次,疼痛缓解后改为每周巩固一次。现在他打球前都会来做预防性推拿,半年多没再复发。医生提醒,治疗贵在坚持,配合日常保养更好。
这些误区要避开
发现不少患者存在认知偏差。有人觉得扎针越多越好,其实针灸取穴讲究;也有人认为理疗仪器越贵越有效,殊不知传统艾灸对某些寒症更好。
上个月有位肩周炎患者,在其他地方连续拔罐十多天导致皮肤破损。来我们这改用隔姜灸配合定向微波,两周就得差不多了。提醒大家,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,不是方法用得越多越好。
近天气转凉,正是调理关节问题的好时机。有相关症状的朋友,建议到正规医院科面诊。医生会通过把脉问诊,制定适合您的调理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