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颈癌筛查:每个女性都该知道的健康必修课
张女士今年38岁,上周闺蜜因异常出血查出宫颈癌早期,这让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五年没做筛查了。像张女士这样的女性不在少数——据中心统计,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11万,其中80%确诊时已错过佳治疗期。其实宫颈癌是可防可控的,关键就在于这三个字:早筛查。
为什么筛查能救命?
宫颈癌有个显著特点: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平均需要5-10年。这就像身体给我们留了一扇"时间窗",只要在窗口期发现异常,医生用门诊小手术就能解决问题,率接近。但若等到出现接触性出血、白带异味等症状,可能已进入中晚期。
北京妇产医院解释:"我们临床见过太多令人痛心的,其实定期做TCT和HPV检查,完避免悲剧发生。"
该做哪些检查?
目前主流筛查是"双保险组合":
TCT检查(液基薄层细胞检测):用小刷子取宫颈脱落细胞,能发现早期病变细胞,率达90%以上。整个过程2分钟,有些轻微酸胀感。
HPV检测:检测是否存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。值得注意的是,30岁以下女性可能因免疫力强而自动清除病毒,医生通常建议30岁后开始联合筛查。
这些误区耽误了多少人?
误区1:"我没不舒服就不用查"
宫颈癌前期根本不会"打招呼",等出现症状可能已错过黄金时机。
误区2:"打过疫苗就高枕无忧"
疫苗虽能预防70%高危型HPV,但覆盖不了所有亚型。接种后仍需定期筛查。
误区3:"绝经后不用查了"
65岁前都应保持筛查,特别是早年没有规范检查过的女性。
不同年龄该怎么做?
• 21-29岁:每3年做1次TCT
• 30-65岁:TCT+HPV联合筛查(每5年),或单独TCT(每3年)
• 65岁以上:医生是否需要继续筛查
筛查前注意:避开期,24小时内避免性生活、冲洗和用药。
检查结果异常怎么办?
如果报告显示ASC-US(意义不明的型鳞状细胞)或HPV阳性,先别慌。这就像身体亮起黄灯,需要进一步做镜检查。即便确诊癌前病变(CIN),通过LEEP刀等门诊手术就能有效干预。
李医生分享了个典型:"上周有位患者CIN3级,在门诊做锥切手术只用了15分钟,现在得。如果她再晚半年,可能就要面临更大范围的手术。"
为什么有人逃避筛查?
调查显示,女性回避筛查的主要原因包括:害怕疼痛(实际多数仅轻微不适)、担心暴露(正规医院都严格保护患者信息)、认为价格昂贵(很多地区已将筛查纳入)。其实现在很多医院一站式服务,从挂号到检查全程有护士引导。
写在后的话
宫颈癌筛查不是选择题,而是健康生活的必选项。比起做美甲、买包包,每年花半小时做的这个检查,才是真正疼爱自己的方式。下次闺蜜聚会时,不妨互相提醒:"今年你筛查了吗?"
记住:好的治疗是预防,好的预防是筛查。你的健康,值得这份未雨绸缪的守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