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脏健康不容忽视!心血管内科分享5个护心秘诀
昨天老在小区遛弯时突然胸口发闷,送到医院才发现是冠状动脉堵塞。医生说再晚半小时,后果不堪设想。这样的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,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"头号"。今天我们就来,如何通过日常习惯守护心脏健康。
你的心脏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吗?
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,每天要跳动10万次左右。35岁以后,血管弹性开始下降,加上现代人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、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,心脏负担越来越重。很多人直到体检报告上出现"心肌缺血""动脉硬化"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
心血管疾病爱找上这些人
长期熬夜的上班族、应酬不断的商务人士、爱吃外卖的年轻人、缺乏运动的退休人员,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。特别是40岁以上的男性、绝经后的女性,更要提高警惕。如果你经常感到胸闷、气短、心慌,或者爬三层楼就喘不上气,建议尽早到心血管内科做个检查。
5个简单实用的护心方法
1. 每天快走30分钟:不需要剧烈运动,匀速快走就能改善循环。很多医院的心内科都会建议患者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。
2. 控制盐分摄入:成年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。可以试试用柠檬汁、香草代替部分食盐,既健康又不影响口感。
3. 充足睡眠:临床研究发现,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,冠心病风险增加48%。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,7小时优质睡眠。
4. 定期测量血压:家里备个电子血压计,每周测量1-2次。很多心脑血管意外都源于忽视早期高血压症状。
5. 保持心情愉悦: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心脏健康。遇到烦心事不妨试试深呼吸,或者找朋友天。
当身体发出这些信号要警惕
胸前区性疼痛、左肩背部放射性疼痛、不明原因的牙痛、突然冒冷汗,都可能是心脏在"求救"。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,由于神经敏感性降低,可能没有明显痛感,更要定期检查。
心血管检查该怎么做?
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心电图和血脂检查;有家族史的可以从35岁开始。如果查出异常,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做心脏彩超、冠状动脉CTA等检查。记住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
心血管疾病不是老年人的。从现在开始改变生活方式,你的心脏会感谢你。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,欢迎转发给关心的家人朋友。健康路上,我们一起前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