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视是怎么回事?眼科医生详细解答
早上起床看手机模糊不清?看书时要拿远一点才看得清?你可能遇到了远视问题。远视作为常见的屈光不正类型,影响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这个看似陌生却普遍存在的视力问题。
什么是远视
简单来说,远视就是看近处的东西模糊,看远处相对清楚。这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较短,或者角膜曲率过平,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而非视网膜上。和近视刚好相反,远视患者需要动用更多调节力才能看清近处物体。
很多人误以为远视就是"老花眼",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。远视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,而老花是40岁后自然出现的调节能力下降现象。一个年轻人也可能同时存在远视和老花问题。
远视的常见表现
常见的就是看近处吃力,需要把书本拿远才能看清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,容易出现眼睛疲劳、酸胀、头痛等症状。有些孩子会因为远视而习惯性眯眼,甚出现内斜视的情况。
值得注意的是,轻度远视的年轻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,因为眼睛的调节能力可以代偿。但随着年龄增长,调节力下降后症状会逐渐显现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年轻时视力,40岁后却突然发现看近处费劲。
远视需要治疗吗
是否需要干预取决于具体情况。儿童时期发现远视要特别重视,因为可能影响视觉发育,导致弱视。医生一般建议大于+2.00D的远视就需要配镜矫正。
成年人如果没有明显症状,低度远视可以不处理。但当出现视疲劳、影响工作生活时,就需要考虑配镜了。矫正方式主要有框架眼镜、隐形眼镜,成年人还可以考虑屈光手术。
远视可以预防吗
很遗憾,远视主要是眼球结构决定的,目前没有确切的预防方法。但我们可以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建议从3岁开始定期做眼科检查,建立屈光发育档案。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也很重要,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。
对于已经确诊远视的朋友,要按照医嘱定期复查。眼镜度数不是一成不变的,尤其是生长发育期的儿童,可能需要每半年调整一次。不要因为"怕戴眼镜"就拒绝矫正,这样反而可能加重症状。
关于远视的几个误区
误区一:远视比近视好。实际上两者各有困扰,远视同样会影响生活质量,时可能导致弱视、斜视等问题。
误区二:远视会变成近视。这是不可能的,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屈光状态。但确实有人年轻时远视,随着年龄增长变得不明显,被误以为是"转变成近视"。
误区三:戴眼镜会让远视加深。科学矫正不会导致度数增加,相反,不及时矫正可能影响视觉发育,尤其是儿童患者。
给远视患者的建议
首先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做检查,确定远视度数和是否有其他眼部问题。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,框架眼镜是普遍的选择,隐形眼镜要注意清洁护理。
日常生活中,注意用眼卫生。每近距离用眼40分钟,建议远眺5-10分钟。保持充足的睡眠,饮食上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。如果突然出现视力变化或不适,要及时就医。
远视虽然常见,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。找到适合自己的矫正方式,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,远视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。记住,眼睛健康需要我们用心呵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