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哪些?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
近总感觉口渴,上厕所次数变多?吃完饭后没多久又饿了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,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糖尿病预警。据统计,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,更可怕的是近一半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"甜蜜的",帮你及早发现苗头。
为什么现在糖尿病越来越年轻化?
记得二十年前,糖尿病还被称为"老年病",现在门诊里二三十岁的患者比比皆是。办公室久坐、外卖高油高盐、熬夜压力大,这些现代生活方式就像给糖尿病开了绿灯。上周接诊的28岁程序员小李,连续加班三个月,每天靠可乐续命,体检时空腹血糖直接飙到9.8mmol/L,把小伙子吓得当场发誓要戒饮料。
糖尿病危险的7个并发症
很多人觉得糖尿病就是血糖高点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但医生怕的就是病人这种想法。长期高血糖就像把器官泡在糖水里:眼睛会得视网膜病变,肾脏会慢慢衰竭,脚上一个小伤口可能发展成截肢...我们科常说:"糖尿病本身不致命,要命的是它带来的连环伤害。"
餐后血糖总是高?试试这几个实用技巧
早上查房时,经常有病人抱怨:"我空腹血糖挺好的,就是吃完饭控制不住。"这里分享几个实用小方法:吃饭时先吃蔬菜,再吃肉,后吃主食;饭后别马上躺着,散步20分钟比什么降糖药都管用;把白米饭换成杂粮饭,升糖速度能慢一倍。张阿姨按这个方法坚持三个月,糖化血红蛋白从7.5%降到6.3%。
确诊糖尿病后必须要做的5件事
刚确诊那会儿,很多人都会慌。别着急,记住这五步:1)买个靠谱的血糖仪,每天按时测;2)找个固定的主治医生;3)学会看食品营养成分表;4)准备双舒服的运动鞋;5)加个糖友互助群。我们医院的老病号刘叔,确诊15年照样周周去钓鱼,他挂在嘴边的话是:"糖尿病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把它当回事。"
这些降糖谣言你信了几个?
朋友圈里总有人转发"吃苦瓜糖尿病"、"某老中医偏方永"这样的文章。作为医生,每次看到都气得肝疼。明确告诉大家:目前糖尿病只能控制无法!那些号称能""的不是就是忽悠。真正靠谱的控糖方法就三件套:规范用药、饮食管理、合理运动,缺一不可。
家人有糖尿病,我该怎么预防?
如果你的父母有糖尿病,那你得比普通人更注意。但不是让你天天提心吊胆,做好这些就能大大降低风险:每年体检加做糖耐量试验;把体检报告里的血糖值圈出来重点看;养成运动习惯,哪怕每天快走半小时;30岁后少吃精制碳水。记住,遗传因素只占30%,剩下的70%掌握在你自己手里。
糖尿病患者也能吃的快乐零食清单
谁说糖友就得过苦行僧的生活?这些零食可以放心吃:原味坚果每天一小把、无糖酸奶、魔芋爽、番茄黄瓜随便吃。重点是要控制量,而且要在两餐之间吃。我们科室的小护士还研究出用豆浆粉做低糖饼干,病人尝过都说比买的还好吃。其实控糖饮食没那么痛苦,关键是要会搭配。
测血糖的正确姿势,很多人都做错了
见过太多病人抱怨测血糖疼,其实可能是方法不对。采血前甩甩手,从指根向指尖推几下,扎手指侧面而不是正中间,血量不够时别使劲挤...这些小技巧能让痛苦减少一大半。个人建议买台可以插U盘的血糖仪,数据导出来给医生看特别方便,比手写记录靠谱多了。
新糖尿病治疗技术有哪些突破?
去年参加内分泌年会时,看到不少令人振奋的新进展:动态血糖监测仪现在可以戴着洗澡了;有些新药既能控糖又能护心肾;人工智能辅助用药系统也在临床试验中。虽然糖尿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这些技术进步确实让糖友的生活质量提高不少。保持希望,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大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