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外科医生提醒: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别忽视,及时就医很关键
近儿科门诊里,总能看到不少家长抱着孩子急急忙忙跑来。"医生,我家孩子肚子疼了两天了""孩子说胸口不舒服",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。作为从业多年的儿外科医生,今天想和大家,哪些情况下需要带孩子来看儿外科,以及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们需要注意些什么。
孩子肚子疼别大意,可能是这些原因
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突然喊肚子疼的情况。其实,大多数时候可能是吃坏了东西或者着凉了。但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这些症状,就要特别注意了:
- 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不缓解
- 疼痛越来越
- 伴随呕吐、发烧
- 孩子脸色发白、出冷汗
- 肚子摸起来硬邦邦的
这些可能是阑尾炎、肠套叠等需要外科处理的急腹症表现。特别是3-10岁的孩子,是阑尾炎的高发年龄段。如果发现孩子走路时弯着腰,或者总喜欢右侧躺着不动,更要提高警惕。
男孩家长要注意的"小问题"
在日常接诊中,我们发现很多男孩子的家长对一些"小问题"不太在意。比如包茎问题,很多家长觉得等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。其实,的包茎可能会影响孩子正常排尿,甚引发感染。
建议家长在孩子3岁左右就可以带他们来儿外科做个检查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建议,既不会过度治疗,也能避免延误佳治疗时机。
孩子外伤要这样处理
活泼好动的孩子难免会磕磕碰碰。遇到外伤时,家长要记住"四步走":
1. 清洗伤口:用流动的清水冲洗5分钟以上
2. 消毒处理:可以用碘伏轻轻擦拭
3. 简单包扎:小伤口可以用创可贴
4. 观察变化:注意伤口周围是否红肿、化脓
如果伤口较大较深,或者被脏东西污染,一定要及时来医院处理。特别是头面部的外伤,更要谨慎对待。
这些症状也要引起重视
除了常见的腹痛和外伤,儿外科还会接诊很多其他情况。比如:
- 新生儿脐带脱落异常
- 孩子颈部、腋下出现肿块
- 排便困难或带血
- 反复尿路感染
- 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
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,孩子还小,等长大可能就好了。其实很多问题如果早期干预,治疗会更好,孩子受的罪也更少。
预防胜于治疗,这些建议要记牢
作为儿外科医生,给大家几个实用建议:
1. 定期带孩子体检,1岁以内建议每3个月一次,1-3岁每半年一次
2. 家里常备急救包,包括消毒用品、纱布等
3. 教育孩子意识,但要避免过度保护
4. 学习基本急救知识,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
记住,孩子的健康问题宁可小题大做,也不要掉以轻心。如果实在拿不准,可以随时来医院医生。我们儿外科医生希望看到的,就是每个孩子都能健健康康地长大。